烟台摇滚音乐联盟

熬夜,挑战了你的认知!(深度好文)

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
  • - -
楼主

你晚上一般几点睡?

继续看下去吧,

或许你的生理时钟就适合晚睡晚起,

这不是你的错。


关于熬夜和早起,

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。


如果你和我一样,

喜欢1、2点就寝,

甚至熬夜到3点,

那么,

你一定也收到过:

早点睡吧......

等之类的关切语。


这个时代,

早睡早起,

已经是一个千古不变的健康作息习惯,

之所以如此,

一个「熬」字,

强调了它的不合理。


留心观察身边,

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:

有些人,一到晚上11点、12点,就困得不行,

上床5分钟内就能睡着,

第二天7点起床,神清气爽,毫无难度。


但另一些人,过了12点,

反而精神奕奕,

思维转得都比白天快些,

此时的睡眠简直就是一种折磨。

这还真不能怪他们。


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。


其实,心理学对这一点早已有定论。

生理学家认为,

每个人都有一个「生理时钟」,

它决定了我们在一天的不同阶段内,

精力状态的波动起伏。

而生理时钟最显著的特征,

就是睡眠偏好。


1976年,

心理学家就已经开发出了一套MEQ问卷,

用来评估不同的睡眠偏好。

根据研究结果,至少存在三种偏好类型:

1)晨型人,又称「云雀」,倾向于早睡早起;

2)夜型人,又称「猫头鹰」,倾向于晚睡晚起;

3)正常人,又称「蜂鸟」,没有特别的倾向。


那么,

夜型人是不是属于极少数呢?

其实也不是,

三者的比例意外的均衡。

首次的MEQ调查显示:

在人群中,

晨型人约占24.7%,

夜型人约占26.4%,

正常人则占了刚好一半。


40 年来,

针对 MEQ 有过相当多的研究和补充,

比例有所波动,

但大体上变化都不大。


2016年,

睡眠专家和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·布鲁斯说:

“早起的能力取决于你的遗传学,这不是你应该强迫的东西”

海豚,狮子,熊和狼。

1)海豚型:约占10%,特征是睡眠非常浅,负责警觉;

2)狮子型:约占15-20%,特征是早睡早起,负责日班巡逻;

3)熊型:约占50%,生理时钟和日出日落同步,负责劳作和采集;

4)狼型:约占15-20%,特征是晚睡晚起,负责夜班巡逻。


所以,

如果你非常努力,

仍旧难以在凌晨1点前入睡,

不必怀疑你的毅力,

很可能只是因为,你刚好属于「夜型人」而已。


有两大先天因素,共同决定了这一点,

生理时钟周期。

我们知道,

外部的「一天」是24小时。

长久以来,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这样的周期里生活。

但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理时钟周期:

 即大脑、内分泌,及身体内各系统的活跃周期,

并不是精确的24小时。


它存在一些误差,同时也因人而异。


实际上,

这个数字平均是24小时11分钟,

这是1999年哈佛大学在欧美国家测得的数据。

也就是说,

有些人的生理时钟周期,

可能是23小时多一点,

有些人则接近25小时。

显然,对于前者,

他的「一天」会短一些,

因此也就倾向于早点入睡;

而对于后者,

他的「一天」会更长,

也就倾向于晚睡。


但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:

这个理论,

只能解释「为什么夜型人睡得晚」,

却无法解释「为什么夜型人越晚越精神」。

根据 MEQ 的调查结果,

晨型人最活跃的阶段是上午,

从中午开始就一路下跌;

而夜型人恰恰相反,

从中午开始状态渐佳,

到晚上达到最佳水平。


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?

这就涉及到另一重因素:演化和基因。

心理学家认为,

我们身上的每个细胞中,

都有专门的基因,

负责调控它的活跃和新陈代谢节奏。

表达到整体上,

就是整个个体精力和思维的活跃水平。


在远古,

不但需要与日出日落同步的活动,

也需要一部分人承担早班值日的工作,

另一部分人值夜 ,

因此,他们的基因也沿袭了下来。

也许,现在的晨型人和夜型人,

就是值日者和值夜者的后裔。


基于 MEQ 和性格、能力测试的实验表明:

大体上,

晨型人更加自律、自信、有责任感,

思维偏向聚合思维和归纳推理。

夜型人更加开放、聪慧、敏捷,

思维偏向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。


不过在现实中,

两者的差异确实有所体现。

你会发现,

喜欢晚睡的人,

大多从事创意和内容相关工作,

比如:广告、公关、新媒体、市场营销、程序员

也就是我们常说的「创作者」。

未必是他们拖拉、不自律,

有可能是:

思维更开放、发散的人,同时也是典型的「夜型人」而已。


2015年,

一项睡眠跟踪实验也发现:

晚睡早起跟胰岛素密切相关。

实验中,

被试者每天只睡5小时,连续一周,

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就会出现显著变化,

难以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。

这会提高患上心脏病、糖尿病和肥胖的几率。

同时,长期睡眠不足,

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,

以及β蛋白的明显堆积,

后者是导致阿兹海默症的元凶。

更不用说明显能感受到的症状,

如头痛、疲劳、记忆力衰退,等等。


简而言之:

罪魁祸首不是「睡得晚」,而是「睡得少」。

每天睡眠少于6个小时的人,

正在不断透支自己的身体。


睡眠并不是连贯不断的过程,

而是分成多个阶段的。

每一个阶段中,

会经历快速眼动期→ 浅度睡眠 → 深度睡眠 → 浅度睡眠 → REM。

其中,每个周期约90分钟,

夜型人短一点,

晨型人长一点。


无论你是「夜型人」和「晨型人」,

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



举报 | 1楼 回复

友情链接